对名牌大学说不!300多人被哈佛录取,竟然不去读?

热点时事2019-05-18 18:20:06才子老师

免费机会下载_只做懂你的交友APP: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同时扫码,机会多多

有些考生自己觉得上了藤校或其他私立学校,毕业以后还贷款的压力实在太大,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转而去上好一点的公立大学,尤其是本州的州立大学,可以享受本州居民的优惠,学费大大低于名校(一般都只有几千到一万多美元)。有些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去藤校要付学费,他们所在的州立大学或者其他学校根据情况会提供学费甚至生活费的全额资助,而美国大多数州的州立大学毕竟都是研究型学校,在那里读完本科再去名校上研究班也是一个选择。

当然,如果去上外州好的州立大学,尤其是加州的和弗吉尼亚这样的,没有居民优惠,学费虽然低于藤校,但也非常可观。这也是加州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录取率和入学率之间差异的原因之一。即使如此,学费贷款也仍然是很多美国人(主要是那些父母收入低或者父母不愿意出学费的人)的负担,三四十岁的人身上还有学费贷款没还清的并不很罕见,其原因很可能不是真的还不起,而是他们宁愿多付一点利息,慢慢还,不因此影响生活消费。也有人寄希望于政府出台新的福利政策来帮他们还,这方面的议论一直都有。

所以,有这么多考生被藤校和其他名校录取后却不去,这个现象如果从消极的一面来解读,那就是以美国高等教育之发达,似乎不应该学费仍然如此高昂。高学费看上去是对富人有利,事实也确实如此。两个学生同样的成绩,都被藤校录取,一个富人家庭一个中产家庭,后者不去的可能性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社会的阶级固化。如果从积极面来解读,尤其是把它放在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来看,而不是只看少数精英学校,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内容更加丰富、用意更令人思考、也有利于解消阶级固化的方面。

双向选择过程

高校招生之所以重要,无非就是因为从个人来说,它是表现和塑造自我的第一次或许也是最重要的机会;从社会方面来说,它的重要性在于是否能给予个人充分的选择权利,尽量让最终的结果符合多数考生的自身条件,避免一考一录就定终身的弊端。美国高校招生先看全国统一的“高考”成绩,可以是SAT也可以是ACT,学生在一年时间里可以考多次,选择最好的分数(所以美国基本看不到为了再考一次而复读的情况)。其次看高中数年在校平均成绩,即GPA。再看其他方面,例如社会活动(社区和志愿服务)、选修多少大学下放课程、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学生组织等等,还有推荐信。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考生递交给各校的申请材料中要写一篇作文,可以在指定的七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内容是从不同角度对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的介绍,但必须是分析性的,不是把成绩单和其他材料中反映的自我再概括或者吹嘘一番。在和很多其他条件类似的考生的对比中,很可能就是这篇作文让招生人员一下就看到了一个各种数据以外活生生的你。所以,能否写出一篇高评作文(winning essay)在名校审核过程中常常最后决定了录取与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